马拉色菌毛囊炎,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就是皮肤上的一种毛囊性皮肤病。这种病是由皮肤上的“原住民”之一,名叫马拉色菌的“小家伙”引起的。这个小家伙跟我们常见的痤疮长得特别像,所以它们俩经常被搞混!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激光美肤中心刘原志主治医师介绍,马拉色菌属嗜脂性酵母菌属,为人体和温血动物皮肤常驻菌群之一,易定植于皮脂腺丰富部位,长期共生于皮肤之上。
适宜条件下马拉色菌在毛囊内大量繁殖,其脂肪分解酶将毛囊部位的甘油三酯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后者可刺激毛囊口产生较多脱屑并阻塞开口,使皮脂潴留,加之游离脂肪酸刺激,致毛囊扩张破裂,导致毛囊内容物释放入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引起马拉色菌毛囊炎。
感染马拉色菌的主要原因:
1.皮肤油脂
2.气温
3.空气湿度
4.汗液
5.宿主免疫功能障碍
6.营养紊乱
马拉色菌毛囊炎好发于中青年,临床主要表现为毛囊性丘疹、脓疱,直径约2~4mm,周边泛红,常呈聚集性,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皮损及真菌镜检,可以明确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诊断。
感染马拉色菌的治疗方法:
1.保持皮肤干燥与清洁,尽量避免潮湿环境,如运动或流汗后及时擦干或冲凉,减少马拉色菌滋生。2.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轻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用外用抗真菌药物,至少4周以上。3.口服抗真菌药物:对于皮损广泛或炎症较重的患者可以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但要注意药物剂量和疗程,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4.化学换肤术:30%超分子水杨酸适用于轻、中度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