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镜子里的皮肤小肿物成为日常困扰
当切除皮肤肿物、皮肤移植等手术提上日程
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不少患者因忽视术前术后的"隐形医嘱"
让原本简单的手术恢复“节外生枝”——
有人因术前未停用刺激性护肤品术中剧痛
有人因错用酒精消毒导致伤口愈合延迟。这份由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皮肤外科杜艳瑜主治医师整理的全流程攻略
聚焦那些易被忽略的细节
助您从术前到康复全程避开误区!
【术前准备】
比"禁食"更重要的小事:提前3天停用含果酸、维A酸的产品(包括抗痘膏),避免术前刺激皮肤导致术中敏感。
隐藏禁忌症:纹眉/纹身者需告知医生(色料可能影响面部肿物切除时的切口设计)。
特殊装备:手术当日穿前开扣衣服(避免术后穿脱摩擦头部/面部伤口)。
【术后护理】
换药陷阱:酒精棉片≠万能:缝合伤口用生理盐水清洁(酒精会延迟愈合)。
血痂不是"保护层":未及时清理的渗血易滋生细菌,需每日轻柔清洗。
建议最好到医院换药,切忌自己动手!
"静止期"悖论:面部手术24小时后可轻柔做表情(完全不动反而易粘连);四肢手术需严格制动(如手指术后需固定防牵拉) 。
【饮食黑名单&白名单】
1.被低估的"发物":芒果、榴莲(含组胺成分远超海鲜)、无糖酸奶(部分含促炎代糖) 2.加速修复的冷门选择:冻豆腐(精氨酸促进伤口愈合)、紫皮洋葱(槲皮素抑制疤痕增生)
3.疤痕修复期忌食辛辣、高糖、高脂食物,避免过敏食物,油盐酱醋正常食用。
【防疤实战技巧】
黄金72小时:使用减张器比祛疤膏更重要(切口张力是增生的首要原因)。
拆线后潜伏期:肢体部位夜间戴弹力套+白天硅酮贴组合使用(压力疗法需持续22小时/天)。
色素沉着期:术后1个月起用氨甲环酸湿敷或熊果苷凝胶预防,严格防晒。
【出现异常信号立即返院】
伤口散发甜味(可能是绿脓杆菌感染)。
拆线后针眼处持续渗液(警惕线结反应)。
疤痕表面出现"红血丝团"(早期增生征兆)。
医生特别提醒:术后3天内的"假性愈合"(表面结痂内里未愈)最危险,选择可吸收缝合线仍需定期复查。